欲望和杂念也在消耗功德
问:我们想着某件事,虽然没有求,但是功德也会用掉。是不是欲望和杂念起来的时候,功德就在消耗?欲望和杂念越多,功德漏得也就越多?
答:对的。我可以告诉你,只要脑子里有一个杂念,你的功德就有漏了。举个简单例子,你脑子里想一想“我去抢银行吧”,又没抢,你说你是好人吗?你是坏人还是好人?不要乱想,一想就消功德。
观世音菩萨和台长是否知道自己法身所做的事
问:观世音菩萨的法身和师父的法身经常出去,看到的和做的事,菩萨的主灵和师父的主灵知道吗?是随时都知道法身做的事,还是等法身回到本体才知道?
答: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,观世音菩萨什么都知道,他的法身出去,他自己全知道。
听节目时,自己有台长讲的同样毛病,真诚悔改也会消业障
问:师父在节目里开示或者在讲一位同修的时候,师父讲的这个毛病,如果我们自己也有,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心态来听?也能消业障吗?
答:能消业障。持什么样的心态来听?好好地改!
问:听节目,师父讲的这个问题,自己有这个毛病,与直接讲这个人的毛病相比,消业障的程度是一样吗?
答:如果你自己心里非常惭愧,觉得“我真的要改”,通过师父讲这个人,你觉得“我真的有这个毛病,我好好地痛改”,我可以告诉你,功德无量。
能成功度化别人也是善缘和因果
问:师父曾经讲过一个故事,大概的意思是说,佛陀和弟子阿难,在佛陀还没有成就果位的时候,他们想去度一位老妈妈,佛陀几次都没有度成她,但是阿难去了一次就成功度化了老妈妈。阿难困惑地问佛陀,为什么佛陀修得这么好,却不能度化老妈妈,而他却这么容易就成功了?佛陀展现一个画面给阿难:有一世,这个老妈妈是个小动物,死了后尸体在路边,佛陀和阿难经过,佛陀起了一个嫌它臭的念头,阿难却心生怜悯,把它埋了起来,所以佛陀这一世获得无法度化老妈妈的果。佛陀一个觉得臭的念头,都会受无法度化他人的果,何况众生念头四起。是否因为佛陀想要成就更高的果位,所以因果戒律就会更加严格,就像出家人要比在家人受持更多的戒律一样?
答:其实你没有讲得圆满,实际上(过去那一世)是佛陀在没有成佛之前。其实也是一个因果关系,因为佛陀当时觉得有点臭,而阿难却把它埋了起来,他是结下了一个善缘,所以这辈子他就比较能够度她。其实,佛陀真的要想度她的话,也能度,完全能度到她。只是佛陀没有完全去这么做,佛陀知道阿难跟她有这个缘分,就让阿难自己去了,其实佛陀也是法力无边的。就像师父有时候做很多事情,我要做,我也能做,但是我为什么有时候要让秘书处的这个人去做这个事情、那个人去做那个事情?因为我知道他可能跟他的缘分更深。师父也能去度他。
新同修到观音堂礼佛的问题
问:当一些业障比较重的初学同修到佛堂礼佛时,有同修认为不应该让他过来,会给佛堂带来不好的气场,影响到其他同修念经;也有人认为可以,菩萨加持他身体能够好得更快。请问,作为值班义工该如何如理如法地平衡?
答:他怕气场不好的话,让他把观音堂关掉,那样更好,气场都没有了。既然要救人,哪有这样啊?!人家来磕头,你能不让磕吗?这个弟子思维有问题,要好好地让他开悟。
新同修在家人往生后违愿,劝他许愿的同修会不会背业
问:有新同修在家人遇到生死大劫时,在其他同修的劝说下许了大愿——终生吃素,并且许了大量的小房子和放生,但最后新同修的家人还是往生了。如果这个新同修后来不修或者违愿了,请问,当时劝他许大愿的同修会不会背业?需要为此念礼佛大忏悔文吗?
答:不会的。因为你当时劝他学佛许大愿完全是正能量。如果不许愿,如果当时不学心灵法门,你问问他,家里这个人会不会走掉?可能走得更快,可能走的时候更痛苦。
通过吃素和放生度人的问题
问:众生的根基和因缘不同,有人对佛理、念经感兴趣,有人喜欢吃素,有的对放生感兴趣。那么对于喜欢放生的,我们就劝度和带着他放生;喜欢吃素的,我们就跟他多介绍素食的美食,等到时机成熟时,再正式介绍三大法宝,是否如理如法?通过放生、素食度人,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?
答: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。因为他是初学,刚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这样。他愿意吃素、放生,说明跟佛已经有缘分了;如果他愿意念经,那么跟佛更接近了;他如果愿意许愿,实际上愿力是最重要的,愿力是改变命运很重要的一环,如果出现大事情,你一定要许大愿才能改变自己。
放生的功德消除业障也是因果定律
问:《白话佛法》中说“一份因果只能用另一份因果改变”。从人间的角度,有牛顿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。是不是我们放生发慈悲心,救了鱼的生命,有了功德,所以消除了我们的业障?是不是我们放生的因果,从而改变了我们本身会受报的因果?
答:从科学上来讲就是这个定律——因果。